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这一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对鼓舞全国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下面就自信、创新、担当、务实四点谈谈感想。
自信——大国、强国前进的力量
曾经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时候的中国人是自信的;现在的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段苦难的历史,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奋发图强,重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的中国人更是自信的。
十九大开幕会上,总书记语速平稳、铿锵有力,字里行间向全国人民传递着自信的力量,这是一个政党的自信,一个民族的自信,一个国家的自信,更是一个大国、强国激扬前行的精神力量。这样的力量来自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辉煌历史,来自于真理,来自于实践,来自于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有了强大的自信,就是有了毫无畏惧面对一切未知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就能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迎来中国梦的实现。
创新——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
创新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第一动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永葆青春、不断前进的核心力量,是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之后坚定信念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七中全会中首次将党的创造力置于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这“四力”之前,可见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中国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与党的创造力是分不开的。
在习总书记的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创新”二字,号召全党同志“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我们始终相信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伟大创造力,越是在艰难危机的时刻,越是在应对风险和挑战的时刻,越能够激发出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担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使命
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能创造多大的成就。共产党的担当是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源自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是一部用担当谱写的辉煌历史,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不懈斗争;为民族富强、国家振兴艰辛探索;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断开拓。勇于担当,让共产党始终与民族、国家和人民同行。
在新的历史时期,担当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担当;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担当;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离不开担当。担当,也必将让中国共产党取得更伟大的成就。
务实——脚踏实地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民生福祉永远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人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中国梦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梦想早已深入人心。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人民真切感受到了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逐步实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自信、创新、担当、务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质,也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坚守的核心品质,是新时代对党员的要求和呼唤。作为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们欣喜地看到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祖国的发展呐喊加油,更应该在工作中将“自信、创新、担当、务实”当成一个标杆,时时检验自己的行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添砖加瓦。
第一党支部:许明敏、俞昳彬
Copyright 2017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